監獄行刑法

一、作業題:

比較監獄行刑法第26條之1752項有關返家探視之相異點。

二、自選題:

1.    受刑人財物受強制保管之理由為何?本法第72條規定:有正當理由得於是放前許其使用全部或一部。何謂正當理由?是否為正當理由,由誰決定?

2.    依監獄行刑法之規定,監獄得課以受刑人賠償之責任,試說明之。

刑法

婦人乙,腹部劇烈疼痛,求診於醫師甲。經診斷是急性盲陽炎,必須開刀治療。手術中,甲發現,乙除了盲腸炎之外,另有大面積的卯巢腫瘤,必須一併摘除卵巢,否則極可能感染其他器官,有急迫的生命危險。乙全身麻醉無法同意,甲因而擅自將卵巢摘除。手術後,乙知道無法生育,告甲重傷害。問:如果你是甲的律師,你將如何為甲答辯?


打擊錯誤vs客體錯誤
1.甲埋伏於情敵乙回家路上,見丙開門,誤丙為乙而開槍,不料開槍後又誤擊丁,導致丁死亡,問甲罪責
打擊錯誤、幫助與教唆之打擊錯誤
2.甲因事與A結怨,乃唆使 乙將殺害A
,經乙首肯後,復遞給乙手槍一把,乙某日埋伏於A平日返家之途中,嗣見A走入手槍射程範圍內,即開槍射擊惟子彈打偏,未射中A,反將路過行人B射殺。試問甲乙各負何刑責?
阻卻違法錯誤、刑法第16條
3.債權人甲到債務人乙之家中討債,見乙無錢可還,使命人搬走乙傢俱以抵債,甲誤認此即是民法所規定之自助行為,依法令之行為無違法性,試問甲有無罪責?

犯罪學
試說明蘇哲蘭(Edwin H. Sutherland)的差別接觸理論(differential association theory),其重要內涵為何?


24. 標籤理論(labeling
theory)對偏差犯罪行為之解釋以及其在刑事政策之考量有其貢獻,其所稱之第一階段較輕微之偏差行為以及第二階段較嚴重之犯罪行為之相關過程為何?此理論予吾人在處理少年事件時,有那些啟示?請分述之。
25.社會心理學者艾克斯(Akers, Ronald) 將操作型行為理論(operant behavior theory)
的概念整合進蘇哲蘭的差別接觸理論,提出差別強化理論(Differential Reinforcement Theory)
,試圖對蘇哲蘭的理論做修改。請說明差別強化理論的內涵以及它如何修正蘇哲蘭的理論,並討論此理論對犯罪預防的意義。

監獄學

無被害者犯罪(victimless crime)類型中,藥物濫用(drug
abuse)最受到各國刑事司法機構之注意;針對這些毒品氾濫之問題,各國無不積極提出妥適之防治對策。試問:(一)毒品戒治之模式有哪些?(二)我國目前對這些毒品犯施以緩起訴替代療法之用意及執行現況如何?

1.說明當代少年犯罪矯治四大動向,亦即轉向、除罪化、非機構化及適法程序之內涵為何?

2.我國犯罪矯正體系對於可塑性極高之非行少年(juvenile
delinquents)的「再社會化」(re-socialization),主要透過少年矯正學校與少年輔育院兩者達成。我國少年矯正學校與少年輔育院兩者之相異處為何?試比較分析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ew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